广东工运电子报

2024年5
准印证号:(粤O)L0150053

广东工运Page 18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工人文化宫社会化市场化运作路径探析

——以中山市工人文化宫为例

□ 作者 中山市总工会

中山市职工大舞台暨“金色大地”音乐会。/ 中山工供图

新业态从业人员“三个100”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项技能提升行动。/ 中山工供图

步入新发展阶段,工人文化宫在市场消费、职工文化需求多元的轮番冲击下,在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作用发挥受到较大影响,效益降低、活力渐失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首要掣肘。如何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更好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以下简称“两化”)运作成为当前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破局点和着力点。近年来,全国总工会相继印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动工会资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坚持公益性服务性方向推进职工服务阵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意见》等文件,为工人文化宫“两化”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本文尝试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结合中山市工人文化宫工作实际,分析运行中产生的问题,探索“两化”运作路径和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工人文化宫“两化”运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在新常态下,要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制胜法宝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工人文化宫作为党和国家支持工会组织举办的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是推动其经营模式改革、探索推动“两化”运作的动因,这其中既有内力的驱动,有历史的原因,更有现实的倒逼。

(一)从理论上看,工人文化宫“两化”运作是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的导向所指。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加强工会资产管理和监督检查,推进工会资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工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和有效利用。广东省总工会十四届七次常委会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职工服务阵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引领工会资产监管工作提质增效。工人文化宫是工会下属的事业单位,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探索推动工人文化宫“两化”运作和深化工会改革建设一脉相承、方向一致,既是推动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当下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对文化宫自身生存与发展和职工思想政治和文化引领有着重要影响。

(二)从历史上看,工人文化宫“两化”运作是时代发展的形势所趋。工人文化宫是工人当家做主的历史条件下,以“职工的学校和乐园”为定位和宗旨建立的城市文化设施,在工运大潮推动下逐渐成为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工人经济新兴崛起的年代,工人文化可以充分感染职工群众,且当时工人文化宫各项开支均由上级工会拨付,亦无需考虑创收。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期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以来,特别是在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新经济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下,工人文化宫受传统管理理念与模式影响,没有因应时代变化而改革创新,不能适应新时代工人职工文化的需求,业务单一、背离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导致其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降低,甚至呈现出弱化、边缘化的趋势。为此,进行社会化市场化改革转型是顺应历史大潮的关键一招,势在必行。

(三)从实际上看,工人文化宫“两化”运作是破解当前困局的现实所需。当前,文化服务与数字时代下职工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没有以独特的工人文化来抢占文化高地,且在文化内容、活动形式、宣传手段等方面与社会商业化机构竞争处于下风。其次,培训服务与职工就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随着外卖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快速增长,社会对职工的技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但工人文化宫培训课程以培养职工兴趣爱好为主,职工参与度较低。此外,随着职工对文化活动要求越来越高,工人文化宫队伍素质与其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弊端逐渐显现。缺少高素质的组织统筹和专业技能人才,较大程度影响其创新发展。

中山市工人文化宫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山市工人文化宫旧宫建于1953年,2012年以租用大厦物业方式成立新宫。近年来,中山市工人文化宫以职工服务和培训为抓手,广泛开展文艺演出、节庆活动、交友联谊等系列文化娱乐活动,2023年共举办“职工大舞台”等系列活动1440场,服务职工群众11.2万人次;举办“职工学堂”培训466场次,同比增长23%,全年实现营收203万元、利润76.3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83%、81.43%。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山市工人文化宫发展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一)服务质效有待提升,市场吸引力弱。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社会对职工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自媒体、短视频等急速兴起,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然而受场地面积、建筑结构影响,中山市工人文化宫提供的分层化服务不足,服务项目较少、服务能力较低,多年来停留于传统的文艺表演、书法展演、职工及其子女培训等公益类项目,无法满足职工特别是新生代职工的多元化需求,一定程度影响经济收益。如何在供给侧方向改革,提升中山市工人文化宫的社会影响力,尽可能引领和适应职工群众需求,打好经济效益提升的基础,成为当前文化宫高质量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经费保障依赖性强,经济效益较低。中山市工人文化宫作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近年来获上级拨款活动经费达130多万元/年,经营收入基本上靠市总的投入,服务性收入逐年萎缩。在资产使用上,租用某物业使用面积6748.29㎡,有效使用面积仅2100多㎡,而有效面积产出率更只有933.47元/㎡/年,同地段商圈商铺租金中位数约1800元/㎡/年(不含管理费),资产使用效率较低。经费保障是推动工人文化宫发展的内生动力,抓好资产管理和考核评价,才能推动文化宫的可持续发展。

(三)队伍建设基础薄弱,发展活力不强。人员素质决定了发展的高度和深度,目前中山市工人文化宫在编人员22人,同类事业单位中青少年宫在编35人、临聘教师52人,妇儿中心在编30人,工人文化宫人员是青少年宫的四分之一,比妇儿中心还少8人。在专业性上,经营管理人员对业务的专业性、创新性不足;在人员使用上,还存在用不好、不好用等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人员专业特长,还有极少数人员未将服务职工群众理念融入工作过程中,导致工人文化宫服务质量相对不高,进一步削弱了自身竞争力。

工人文化宫“两化”运作具备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工人文化宫要探索“两化”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明确优势,把握优势,找到着力点和发力点,精准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一是把握“组织优势”。工会最大的优势就是组织优势。中山市共有基层工会8500余家,会员79万余人,具有广泛的组织动员优势。工人文化宫作为工会所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更应该利用好工会的组织优势,整合工会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把握“联合优势”。工会和工人文化宫在文体教等方面长期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有联动、有协同、有交流,是一种横向上的联合优势,也是建立常态化、长期性合作机制的有效途径。

三是把握“价值优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新时代职工文化是工会独特的价值文化,运用好、发挥好其价值优势,能够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奋发进取的热情,从根本上凝练工人文化宫的服务文化。

四是把握“阵地优势”。工会具有文艺演出、教育培训等传统阵地,有“职工大舞台”“职工学堂”等工会品牌。在耕耘好传统阵地的同时,还要瞄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打造新兴阵地,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涵,吸引越来越多的职工走进工人文化宫。

五是把握“体系优势”。工会搭建有荣誉体系、竞赛体系、成长成才体系。在工会的指导下,工人文化宫能充分利用其体系优势、经费优势等,在职工技能培训、素质培养等方面创新更实用、更多元的服务内容。

工人文化宫“两化”运作路径探析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工人文化宫正处于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山市工人文化宫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存在普遍性、趋同性。基于自身问题和优势,应在坚持公益性服务性上,瞄准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方向,着力在技能培训、融媒体建设、职工服务、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等多维度探索,推动新时代工人文化宫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做到:在结构上坚持公益性和市场化并重,在路径上把握好“学校”和“乐园”提质增效的新增长点,实现经济模式由自给自足向合作共赢转变,由中低效益向高质高效转变,由自我加压向考核奖惩转变,着力打造新时代职工发展学校和精神乐园,推动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

做强技能培训,打造“工匠学院”,当好职工成长的辅助者。自 2021 年实施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以来,中山市技能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产业工人数量已达282万,特别是全国实施“新八级工”制度后,主动要求提升技能等级的产业工人越来越多,“技能红利”大量释放。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支持群团组织下属培训学校和培训基地承接政府产业工人职业培训项目”,为工人文化宫开展技能培训,打造“工匠学院”提供了明确指引,一是提升培训含金量。注重结果导向、目标驱动,技能培训课程要与职工职业发展挂钩,提供实实在在的有益帮助。如,课程要和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直接挂钩,运用工会的组织和联合优势,搞培训小组、职工夜校和企业之间的小联合,甚至可以和企业自办商学院、技能服务站等阵地整合,降低企业培训和员工素质提升的成本。二是丰富培训形式。可以参照青少年宫和妇儿中心等二类事业单位,通过举办“线上+线下”“室内+室外”“一对一”“一对多”等不同形式的课程,扩大培训人员的选择范围和覆盖范围。三是充实培训人才库。内部可以从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中挑选劳模工匠,还可以从竞赛获奖者、技能人才中挖掘;外部可以聘请全国范围内的高层次人才、学界教授等,向全市职工宣传最优质的培训资源就在工人文化宫,增强社会影响力和课程吸引力。四是深化培训内容。可以充分利用工会举办竞赛的优势,把每一次赛前集训作为培训课程用起来,还能利用导师和学徒、劳模与工人的关系,培训人员都有晋升为先进人物的资格。同时,要坚持激励和约束并重,用好单双向激励、评选激励、命名激励、选树激励等,对缺课、缺考、缺评的人员也要加大约束力度,列入负面清单。

做优融媒体建设,打造“文化中心”,当好职工文化的引领者。以往职工文化宣传是以完成上级任务及自身职责为主,缺少一定的创新性、自主性,也几乎没有创收增收的空间。在新发展阶段,要紧跟数字、AI时代发展步伐,把融媒体中心建设起来,用专业的团队、服务、产品,建立起“融合型”“合作型”的文化服务模式,实现资源共享、阵地扩大、功能衍生和作用延展,构建覆盖更大范围的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建立“经纪式”宣教团队。思想政治引领、弘扬“三种精神”是我们宣传工人文化的核心内容,社会和个人都有需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工人文化宫可以成立一支专门的宣传队伍或者通过“半商业化”的模式聘请专家授课,由融媒体团队做经纪人,以“订单式”的方式推出授课服务,将更多的精神文化服务、指导作用发挥在镇街、政企和社会机构。二是打造“MCN式”策划服务。“MCN”就是为网红和自媒体提供内容策划制作、宣传推广等各类服务的机构,而文化宫有能力打造此类功能。如,企业要宣传职工的时代风采、培育先进人物,需要请外部机构进行前期选树、包装制作,会被收取高额费用。若文化宫的融媒体团队参照MCN模式来做策划宣传等有偿式的文化服务,就能走出一条服务职工、服务企业、服务工会、提升经济效益的“四赢”路子。三是推出“联名式”消费产品。积极跟“工会钉”等线上商家合作,结合线下的促销会、消费帮扶等活动推出带有本地特色的工人文创产品,还可以推出工人文创自动售卖机,给予工人会员产品优惠等。

做精职工服务,打造“和谐乐园”,当好职工生活的供给者。文体服务是文化宫的传统强项,现阶段要逐步向年轻职工服务发展,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打造成未来全市的职工服务中心。一是丰富活动类型。从内容上看,可以进一步细分打造文艺体育类、素质提升类、生活情趣类、法律维权类的活动,最大程度上满足广大职工的不同需求。从品牌打造上看,不仅仅只局限于劳模工匠文化,如工业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潮流文化等等,也可以参照文化馆、博物馆办一些大型展览,满足更多层次和多元化的需求,真正做到有文化、有温度、接地气、聚人气。二是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整合现有的各级场地资源、设备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承接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的一些文化培训、宣传、辅导、娱乐活动。甚至再拓宽领域,联动青少年宫、妇儿中心资源,为职工群众的子女开展文化娱乐、兴趣社团、冬夏令营等各项培训与活动,还可以联系本地的文化艺术类社会团体,为职工提供更加种类丰富、项目多彩、价格低廉的文艺活动与演出。三是挖掘人才资源。要提高工人文化宫的服务质量,突破现有的服务面窄的问题,必须整合社会人才资源。如,在竞赛、培训等活动中挖掘文化、技术、法律骨干,在文化艺术院校、社会文化团体等挖掘专家人才,为广大职工提供服务。

做细绩效考核,打造“评价体系”,当好经济效益的提升者。《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动工会资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坚持和完善公益导向与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营机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此基础上,要围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资产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健全考核机制,推动工会事业单位经营效益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是设置资产使用与管理指标,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主要考核资产登记、管理、使用、处置等情况,包括资产使用效率、产权登记情况、资产报废和处置等方面。特别是在资产盘活使用上,积极通过购置、新建等方式拓展文化宫服务阵地,用于日常开展职工文化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二是设置社会效益指标,做实社会公益服务。要主要考核服务工会工作全局、服务职工群众等方面的社会贡献度,包括服务主责主业情况、品牌示范作用发挥、服务活动覆盖情况、职工普惠受益情况、基层工会和职工满意度等方面。要支持承办市总工会公益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鼓励争取社会资金以赞助、冠名等形式参与公益活动,加快服务阵地基础设施设备更新、改造和升级。同时,加强资产和专项资金监管,实现资产配置、使用、收益、处置等各环节安全高效。三是设置经济效益指标,创新“两化”运营模式。要考核经营目标实现情况,包括收支平衡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工会系统内外合作情况、自我发展情况等方面。要更新工作理念,突破唱“独角戏”局限,积极探索规范有效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营方式,稳步提升经费自给率。此外,要坚持考核管理与结果运用相结合,将考核结果作为被考核单位领导职工选拔任用、上级项目支持、单位经费补助、职工收入确定、评先评优和职工奖励性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发挥考核“助推器”作用,推动工会事业单位转起来、强起来。

做深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当好创新发展的推动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明确:“实行分级分类考核,考核内容应当细化明确考核要素和具体指标,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增强针对性、有效性”。为此,要选好配强工人文化宫领导班子,把有事业心、懂运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还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到岗到人的分配激励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真正做到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为工会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广东省总工会  编辑出版和版权所有:南方工报社 2020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