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运电子报

2023年1
准印证号:(粤O)L0150053

广东工运Page 30 打造七大体系让服务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七大体系让服务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走深走实的龙华探索

□ 作者 深圳市龙华区总工会

2022年12月8日,深圳市龙华区新就业形态行业工会联合会暨龙华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资料图片

近年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工会工作要求,在深圳市总工会的精心指导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龙华区总工会创新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体系,从体制机制建设、组织建设、阵地建设、特色服务、基层治理、智慧化建设、权益保障七个方面发力,全面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走深走实。

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指导整体工作提质增效

出台《龙华区总工会关于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保障体系实施方案》,对龙华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进行系统规划。推动区平安办关于《龙华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方案》实施,建立由区委政法委统筹,区总工会牵头,多个职能部门协同,区-街道-社区三级维权工作小组落实的联动工作机制,携手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构建“1+6+N”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架构,即1个龙华区新就业形态行业工联会,快递、网约送餐、网约车、物流、家政、电商6个重点领域行业工联会、N个街道以下基层工会,打造全域覆盖、重点突出的新业态工会组织网络。筹建新就业形态联合党组织,积极争取区两新党工委直管,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

(二)强化“三个聚焦”,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

聚焦“重点建”,推动头部企业建会。紧抓头部企业,推出专项建会大礼包,给予经费支持,选派优秀干部驻企联络,集中推动头部企业及其下属企业、关联企业依法建会。目前,美团深圳象鲜科技有限公司、顺丰(龙华营业部)、圆通(深圳分公司)、申通(深圳分公司)、韵达、极兔供应链等重点企业均已属地建会。聚焦“行业建”,在区和街道层面持续推进行业工联会建设。在区层面统筹建立龙华区新就业形态行业工联会,在产业集中的街道建设相关领域新业态重点行业工联会,推进观澜街道康淮物流园建立区货车司机工联会,福城街道数字产业园建立区电商产业工联会,龙华街道建立区家政服务行业工联会,民治街道建立区网约配送行业工联会,观湖街道建立区快递行业工联会,大浪街道筹建区网约车行业工联会,形成“一街道一行业、全区一盘棋”新就业形态工会工作新格局。聚焦“兜底建”,发挥工会小组作用。针对网约送餐员、快递员等群体存在分散度高、组织不清晰等特点,坚持“属地建会、在地服务”工作思路,推动加盟店、网点、站点等营业点建立工会小组,就近加入“小三级”工会,实现零散从业人员的有效覆盖。截至目前,全区成立新业态企业工会160余家,组织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10万人,服务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超30万人。

(三)绘就“三张地图”,打造服务阵地集群

科学规划布局,绘就“3+6+N”矩阵地图。即3个区级服务阵地(新时代技能人才学院、区工人文化宫、区职工服务中心),6个街道职工服务中心,N个社区、园区、企业职工之家等阵地,形成集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困难帮扶、维权服务和休闲娱乐五大功能于一体的龙华区职工服务阵地集群。发挥融合效能,绘就暖蜂地图。对接区委组织部,协同建设暖蜂驿站,拓展暖蜂窗口数量和服务功能,积极链接“歇脚屋”“司机之家”等暖蜂阵地,构建“十分钟暖蜂服务圈”,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暖蜂驿站23个(含2个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开设暖蜂窗口188个,开展暖蜂活动1000余场。坚持因地制宜,绘就流动地图。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活动集中区域和空闲时段开设“流动工会服务站”,提供工会建会、会员入会、法律援助等流动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104场,服务4600余人次。

(四)开发“三个课堂”,推出特色服务菜单

开发政治课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嘉年华学习活动,开通直播课,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线上学、自主学、互动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培育刘亚飞、陈伟、左迪华等市、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持续挖掘典型事迹,弘扬先模精神。开展“声临其境颂党恩”红色影视配音大赛,发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与《大山的女儿》《觉醒年代》等经典影视剧配音,通过沉浸式诵读,宣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讲好新时代党员故事。开发文体课堂。2017年以来,持续开展城市定向系列、三人制篮球、七人制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登山、游泳、围棋、象棋等“工会杯”十大赛事千余场,累计服务职工150万余人次,其中包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0万余人次。开发技能课堂。开展电子商务、南粤家政、粤菜师傅等技能培训,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业、再就业。联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新媒体运营、短视频与平台号运营、3D设计、亚马逊运营培训,拓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长路径。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健康局、龙华交警大队,开展“平安伴我行”安全教育培训,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增强应急救护技能,邀请5600余名网约送餐员、快递员现场学习,为骑行系好“安全带”。

(五)促进双向互动,引导融入基层治理

深化群团社区治理项目。开发“数字群团”程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学习、工作、住房、医疗、就业等方面政策资源和通道,发挥日常派件、送餐途中的“移动探头”作用,推动参与城市治理。加强“小蜜蜂”义工队伍建设。联合团区委,组建新就业形态“小蜜蜂”义工队,通过现有队员带动、社区积极引导及广泛宣传等方式,动员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义工队,参与文明创建、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落实见义勇为、紧急救援奖励机制,激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培育新就业形态基层议事代言人。在区工会系统建立常态化基层议事制度,要求区、街道工会委员和代表中至少配有一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组织定期参与社区书记茶话会和社区居民议事会,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发声。建立区—街—社区三级塔式微信服务群,动态收集、处理群众诉求,累计收集处理线索236条。

(六)深化数字转型,积蓄服务保障新动能

打造区职工服务中心“一图尽览、一点即通”智慧屏。以“数字群团”程序为基底,对全区工会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通过数据链接传导和资源深度互交,精准定位工会组织、队伍、阵地在全区的地域分布,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指尖上浏览300余个工会阵地信息,实现资源可视化。升级“云·工人文化宫”系统。推进2.0系统升级,创建“送福利”“送技能”“送保障”专栏,开通新业态服务窗口,提供入会申请、技能提升、法律援助、工会资讯等十余项工会服务,实现职工指尖自选、工会后台“买单”、服务便捷化。完善暖蜂系列程序。开发暖蜂驿站监控管理系统,设置自助门禁,实现24小时无人化管理。开设端口,动态收集反馈及诉求。打造暖蜂窗口智能点评系统,用户通过系统对窗口进行点评打分、排名查询、定位导航,窗口服务从餐饮扩大到药房、理发店、便利店,推动暖蜂服务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

(七) 找准“三个发力”,推动权益保障纵深发展

在维权服务上精准发力。依托“3+6+N”职工服务阵地体系,延伸发展龙华工会法律服务体系。增设工会法律服务站(点),落实“3+N”法律服务项目,实施“1+6+15”律师派驻计划,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拓展工伤探视范围,开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伤探视“绿色通道”,打造法律援助、工伤探视、工伤理赔“一体化”服务。在心理服务上持续发力。开通24小时线上心理咨询平台,设置流动咨询站(点),提供沙龙、直播等服务模式,搭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心理健康防护网。在帮扶保障上深度发力。依托市总工会“一体两翼”帮扶体系,推广“E路守护”综合保障服务项目,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互助保障计划和专属意外保险,切实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力开展工会送清凉、送温暖关爱服务,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困难职工排查范畴,提供兜底帮扶。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龙华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分散度高、流动性大,入会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组织覆盖难;平台公司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要求较高,导致其被困“算法”中,为完成定额承受较大身体负担、精神压力和安全风险,工会协调作用发挥有限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着力抓好,努力朝着更优的方向前进。

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领域政治安全

以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覆盖为基础,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的工作力度。健全政法、人资、工会等部门齐抓共管劳动领域政治安全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工队伍稳定。

(二)健全新就业形态工会运行机制

以“1+6+N”组织架构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工联会内部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加大人财物支持力度。发挥区行业工联会统筹作用和重点行业工联会牵引作用,引导优质企业入会,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针对性服务保障工作。强化新就业形态党组织建设,在群体中摸排和发展党员,培养和选树先进典型,构建党建引领下的新就业形态组织体系,促进新就业形态工会工作更好地融入基层党建大格局。

(三)深化工会服务云上和线下的有机融合

结合新就业形态服务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不断拓展“一图尽览”“云·工人文化宫”“暖蜂智能”“数字群团”等智慧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打造赋能培训“云社区”、阵地资源“云地图”、小哥发声“云点评”、基层治理“云监工”、义工队伍“云集结”,不断充实龙华服务“云版图”。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用活智慧程序,提升服务体验感,真正把云落到实处,不断深化服务保障智慧发展。

(四)推进新就业形态行业集体协商

针对计件单价、计提工资、行业最低标准、奖惩机制、休息休假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关心的利益诉求,开展集中要约行动,以新就业形态头部企业为重点,推动集体协商落实。建立工会与法院联席机制,合力督促要约行动推进,及时协调处理集体协商中出现的分歧和争议。利用工会智慧平台,组织开展法律咨询、督查评估等服务活动,形成集体协商结对共建、资源共享的模式。

(五)推动工会建设模式向多维互动转变

推动新就业形态工会建设由传统依靠工会资源主导,向依靠工会资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力量、政府和社会资源多维转变。工会要坚持“服务先行”工作理念,在非会员中开展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高龙华工会在新业态劳动者中的影响力,让他们主动寻找工会、加入工会、建设工会。要打响工会服务品牌,让更多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投入工会优质项目,推动工会建设资源由单一向多维转变。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广东省总工会  编辑出版和版权所有:南方工报社 2020 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