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运电子报

2022年12
准印证号:(粤O)L0150053

广东工运Page 15 浅谈影响女职工身心健康的因素及关爱措施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影响女职工身心健康的因素及关爱措施

——以广东省能源集团工会为例

□ 作者 申建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和人们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上时常会感到无形的压力,女职工更是如此。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工会作为国有企业工会,促进女职工的身心健康和素质提升,致力于发挥好女职工的价值和提升女职工幸福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近年来工作的重点。

一、关爱女职工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

2020年10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而女职工作为企业的一股生力军,她们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0年集团工会女职委为了解集团女职工队伍的基本情况和女职工工作现状,对女职工做过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年龄、学历、岗位、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心态情况、对于自身价值和作用的体现、目前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的评价、继续学习的愿望和状况、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等,共有1488名女职工参与调查,其中生产班组人员占55%,管理部门人员占35%,后勤人员占10%。调查数据显示,集团公司女职工年龄差别较大,思想状况和个人需求也有较大差异。

(一)女职工社会地位的自然提升。调查数据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45%,74.9%的女工目前正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独立、自强、提升自身价值、提高文化水平、增强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意识不断加强,加上社会对“男尊女卑”传统思想的改变,女性的主动受教育程度和自信心得到大幅度提升,使得女性的独特个性和优势在各个领域都突显出来,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有了更显著的提升。同样,在企业中,女性的突出表现也获得管理者的认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女性进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的影响力也进一步加大。

(二)多重角色,承担更多的责任。集团公司近90%的女职工已婚,这些女职工在一个家庭中是妻子,也是母亲。作为妻子,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影响,丈夫在外面拼搏事业,妻子负责照顾家庭、孩子。如果说丈夫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妻子则是家庭幸福安宁的守护神。作为母亲,在国家大力提倡家庭教育的时代,承担着教育子女的重任,妈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三)独特的自身优势,能力的突显。女性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观察力、优秀的表达沟通力、超强的执行力、社会包容性强等特点。一方面女性可以通过细微的观察,比如从别人的着装、言行举止,判断对方的性格,觉察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使女性在社交场合中能从容应对;另一方面女性心思细腻,善于用语言去解决问题,在工作中更具感化力和亲和力,更能洞察和抓住对方的心理变化。这些都让女性在职场的人文关怀和营造气氛上发挥着独特作用。

二、现阶段企业女职工遇到的问题

(一)工作和家庭双重负担的压力感。调查发现,已婚女职工中100%为双职工家庭,有近50%的女职工认为既要干好事业也要做个好妻子、好妈妈。女职工一方面在完成与男职工同等质量工作的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家庭中承担着比男职工更多的责任,如赡养父母、培养子女等。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校时不时停课,“职场妈妈”就面临照顾未成年子女和工作的两难选择——既不舍得丢掉工作,又不放心子女。一些女职工为了照顾孩子只能选择在家工作或者请假,这样无形中给自身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在疫情的冲击下,有些女职工配偶失去了工作,断了经济来源,家里的一切开支由女职工一人承担,身心的劳累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使她们精神持续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二)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焦虑感。数据调查显示,女职工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45%,专科学历占比40%,表明绝大多数女职工接受过高等教育,她们对自我定位较高,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当配角,她们渴望从工作中得到满足、认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对女职工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同时,企业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制定出严格的考核制度、员工晋升制度等。女职工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面临重大问题和严苛的考核时,表现出不安,挫败感、自信心不足等,给身体及心理带来巨大压力。面对工作生活中的这些压力和困境,她们渴望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疏解情绪渠道的不通畅感。目前,集团各工作岗位的主力军以70后、80后为主,其中女职工中这个年龄段占比达67%,她们整体进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既是家庭的砥柱,压力不小,同时个人身心也受到挑战。面对工作环境的高压常态,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标准越来越高,女职工们普遍出现“疲惫、焦虑、沮丧、皮肤状态不佳”等症状,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排解。家庭中,孩子教育的“内卷”,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的调和,都会给她们的情绪带来很多不舒适。

三、多措并举,发挥工会组织优势

(一)多方关爱,做女工的贴心知己人

为关爱女职工身心健康,集团工会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并长期聘请客座心理辅导师,以给予女职工在处理职场关系、家庭矛盾、夫妻关系、亲子教育等方面指导,提升女职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集团公司总部在5月份组织总部女职工开展了以“学会爱自己”为主题的女性沙龙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女性面临的三大困境、到底怎样才算爱自己、真正爱自己的7个tips等,进一步拓展了总部女职工的精神世界,促进女职工身心健康,家庭和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集团公司工会还从维护女职工的劳动权益、改善女职工的劳动条件出发,关爱女职工身心健康。为女职工配备必需的劳动防护用品,定期发放卫生用品,建立孕妇休息室、爱心妈咪小屋等,改善女职工工作环境和保健设施。2022年10月,集团公司总部在办公楼内新建立一间爱心妈咪小屋,妥善解决总部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为处于特殊期的女职工提供人性化的温馨服务。工会还为女职工提供心理关怀,除了第一时间为产后女职工送上暖心慰问,还专门针对更年期女员工开展健康讲座和心理疏通辅导服务,帮助女员工顺利度过特殊时期。此外,集团公司工会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女职工开展了专属活动,让关怀伴随着女员工的每个阶段。

为帮助女职工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家庭、亲子共建活动力度,集团公司工会利用节假日、暑期举办“亲子夏令营”,根据不同年龄段职工子女,开展各类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增进亲子情感交流;开展“看妈妈工作的地方”亲子活动,邀请孩子和丈夫参观女职工的工作场所等,了解女职工的工作日常,让孩子更了解妈妈的工作,也让丈夫体会妻子的忙碌和辛苦,助力女职工构建和谐家庭关系。

(二)关注成长,助力女职工综合素养不断提高

集团公司工会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参观等活动,帮助女职工开拓视野提升业务技能、充沛内心世界。根据女职工特点开展培训,培训内容结合当年工作相关的新政策、法规,以及政治、经济热点,聘请专家进行解读,让女职工进一步了解国家改革发展形势;组织基层单位女职工干部参加全总和省总干校举办的各类提高工作能力、提升个人素质的培训;组织女职工参加兄弟单位的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女职工干部的履职水平、服务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女职工参加学历再教育和岗位业务培训,制订女职工继续教育奖励规定,进一步激发女职工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热情;针对女职工存在的技术、技能、业务方面的薄弱环节,采取各种形式动员和组织女职工参加岗位技能专业知识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活动。

开展巾帼建功创建活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女职工队伍,并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女劳模和女性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发展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2022年,集团公司工会女职委开展了“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下属单位女职委踊跃参加,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活动,经过层层筛选,审定同意6个集体开展创建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并授予创建集体牌匾,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女职工的创新热情,为广大女职工搭建了施展才华、岗位成才的平台,不断增强女职工自主创新能力和在工作中的成就感,助力女性在职场实现长期稳步发展。

(三)做温暖娘家人,增强女职工的归属感

为了更好地服务女职工,集团公司工会不仅在工作上给予女职工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不懂不明白的及时帮助和解决,对女职工取得进步、成功后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在生活中多关心女职工,例如:女职工生日时送一份生日蛋糕,生病住院时送一束鲜花,有特殊困难时送一份救助金,结婚时送一份贺礼,退休时送一份纪念品,节日时搞一次实物福利,每年择季搞一次郊游,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定期组织开展女职工“吐糟”大会等,让女职工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此外,结合女职工特点,集团公司工会还开展了各种有益女职工身心健康的特色活动,如“手工比赛”“每日云领读”等。2021年,因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不能召集女职工线下开展学习交流,集团公司工会女职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以“爱 生活”为主题的女职工“手工大赛”,比赛分个人赛和团体赛,下属单位和女职工积极参与,共选送了100多件作品。经过专家评委的评选,遴选出集体和个人作品的金、银、铜和优秀奖70件进行了表彰并将获奖作品布展供大家观摩欣赏。这些优秀作品,不仅陶冶了女职工的情操,还充分展现集团女职工心灵手巧、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女职工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当之无愧的“半边天”,做好女职工工作,发挥出女性的独特价值,工会组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作者单位: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广东省总工会  编辑出版和版权所有:南方工报社 2020 COPYRIGHT